下巴脱臼医学上称颞下颌关节脱位,由多种因素引发,如肌肉功能失调、关节结构异常等,可能使下颌关节脱离正常位置,需要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减轻局部不适。
1、肌肉功能失调:过度咀嚼硬物,咀嚼肌持续强力收缩,易致肌肉疲劳、功能失调。当肌肉收缩不协调,一侧肌肉突然强力牵拉下颌骨,超过关节正常活动范围,便会使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出,造成下巴脱臼。
2、关节结构异常:先天性关节窝发育过浅,或后天关节退变致关节窝变浅、关节结节平坦,都降低了颞下颌关节的稳定性。下颌骨在正常活动时,关节头易因缺乏足够限制而滑出关节窝,发生下巴脱臼,关节先天与后天的结构问题是潜在风险。
3、不良习惯:长时间打哈欠、唱歌过度张大嘴巴,或口腔治疗时长时间大张口,使下颌关节处于过度伸展状态。关节周围韧带、肌肉被过度牵拉,逐渐松弛,关节稳定性下降,最终导致下巴脱臼,不良习惯长期影响关节状态。
4、外力冲击:面部受到外力撞击,如拳击、碰撞事故,强大外力瞬间作用于下颌骨。这股力量可使下颌关节瞬间移位,关节头冲破关节囊的限制,脱出于关节窝外,引发急性下巴脱臼,严重外力冲击对关节位置破坏明显。
5、疾病因素: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炎症侵袭颞下颌关节,使关节软骨、韧带受损。关节结构因炎症破坏而不稳定,轻微外力或日常动作就可能引发下巴脱臼,疾病从内部侵蚀关节,增加脱臼风险。日常应避免过度咀嚼硬物,减少咀嚼肌疲劳。并注意保护面部,防止外力撞击。若有下巴脱臼史,更要谨慎,预防再次脱臼,维护颞下颌关节健康。
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做好防护,避免外力撞击、过度用力等。一旦出现下巴脱臼,需要尽快就医诊治。反复下巴脱臼者还需及时去除诱因,以免损害周围组织结构、功能。
下巴脱臼如何治疗
手法复位:医生站在患者前方,双手拇指缠纱布伸入口内,置于两侧下颌磨牙,其余手指托住下颌体下缘。利用杠杆原理,拇指下压磨牙,其余手指上抬下颌,使髁突回至关节窝,动作需迅速、轻柔且精准。固定制动:复位成功后,需进行固定。一般采用颅颌绷带固定,将绷带环绕头部与下颌,适度收紧,限制下颌活动。固定时间约2-3周,促使关节囊、韧带等组织修复,防止再次脱臼。康复训练:固定期结束后,逐步开展康复训练。先进行小幅度的下颌开闭、侧方及前伸运动,动作缓慢轻柔,随着恢复增加运动幅度与频率,帮助恢复下颌关节功能,提升咀嚼、言语等日常活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