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摄影十种光位布光(影棚人像摄影布光法)

本文目录影棚人像摄影布光法摄影室内人像布光技巧 摄影室内人像布光教程人像摄影要如何布光学摄影必知的几种人像布光方法摄影常用的光位室内人像摄影的技巧有哪些,光位如何布置人像摄影常用光有哪几种人像摄影用光的技巧人像摄影布光主要有哪几种方法影棚人像摄影布光法

影棚人像摄影布光法 1. 双闪光灯+柔光箱营造蝴蝶光

两盏加柔光箱的闪光灯在模特面前左右成45°放置的布光方法被摄影师亲切地称为“蝴蝶光布光法”。这种布光方法充分利用了柔光的特点。其特性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比较柔和,反差较小,能对人物皮肤产生柔化的作用,一般适合于拍摄女性的肖像。

蝴蝶光拍摄实例。光圈:F8 曝光时间:1/200s 感光度:ISO100 焦距:75mm

“蝴蝶光”是初级布光方法,也有一定的缺点和局限性。首先,亚洲人黑色的头发在使用这种布光方法拍摄时,难以表现出丰富的细节;其次,没有光影变化的柔美皮肤虽然养眼但却缺乏真实感,容易给人华而不实、甜得发腻的视觉感受。

2. 强调立体感的侧位单灯与头发光的营造

上一例中,两盏闪光灯加柔光箱的布光方法多用于拍摄甜美风格的人像照片,但光效较平的另一个结果就是人物的立体感不强。本例中,摄影师采用一盏闪光灯加柔光箱从前侧打光。如此一来,人物的受光面左右不均匀,可以产生较强的立体感。

侧位单灯布光拍摄实例。光圈:F10 曝光时间:1/200s 感光度:ISO100 焦距:59mm

同时,摄影师还为模特设置了打亮头发的一盏闪光灯。头发光是效果光的`一种,通常使用硬光来营造。亚洲人黑色的头发在棚拍时经常被忽略,导致死黑一片,细节尽失,因此,头发光的营造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在本例中,摄影师在模特的右后方高位架设一盏高度较高、带标准罩的闪光灯,朝模特头部的方向打光,以营造画面中模特头发的高光及反光效果。

3. 用柔光箱营造高光背景

这种高调画面的拍摄方法很有意思:摄影师引导模特背靠一面大型柔光箱,同时在模特的前方架设另一面大型柔光箱,将第一面柔光箱连同其后的闪光灯作为背景,与另一面闪光灯的柔光箱“面对面”。当摄影师按下快门时,相机通过引闪器将模特后面的闪光灯引闪,柔光箱在强光照射下成为画面中纯净的背景。

柔光箱布光拍摄实例。光圈:F8 曝光时间:1/200s 感光度:ISO100 焦距:65mm

同时,模特的轮廓以及皮肤质感被高光勾勒出来,高光甚至会在人物的皮肤上产生一种“溢光”的效果。这种布光方法可以表达圣洁和神秘的感觉。需要注意的有两点,首先,这种布光方法对摄影师的镜头品质要求较高。其次,这种布光方法不利于表现色彩丰富的拍摄主题。

4. 双灯营造头发光,单灯正面补光

硬光的方向性及其对人物和被摄体线条的勾勒特性也可以很好地营造人物的头发光。本例中,摄影师使用两盏闪光灯,分别从人物的后方以一定的角度对人物投射硬光,有效地营造了模特金色的头发光,同时也使人物的轮廓更加清晰,立体感也更强烈。与此同时,在人物的正面,摄影师使用第三盏加装柔光箱的闪光灯对人物正面进行补光,刻画出人物的脸部细节。

三灯布光拍摄实例。光圈:F8 曝光时间:1/200s 感光度:ISO100 焦距:75mm

这种布光方法较为复杂,为了更好地表现头发光,拍摄者要将人物后方的两盏闪光灯的位置设置得稍高一些。在镜头的选用上,一定要选用抗眩光品质出色的镜头,并装配合适的遮光罩,以防止后方闪光灯的刺眼光线射入镜头中,影响数码照片的图像品质。

5. 主光、副光的组合及反光板的应用

本例中,摄影师采用了在人物左前方和右后方各安排一盏带有柔光箱的闪光灯的布光方式。

使用反光板的拍摄实例。光圈:F9 曝光时间:1/200s 感光度:ISO100 焦距:75mm

人物左前方的闪光灯作为主光照亮人物主体,由于灯位与人物成45°,因此可以很好地营造人物五官的立体感。同时,人物右后方的闪光灯则起到了勾勒模特身体线条的作用,使画面中模特左侧部分充满光感。

现场实拍时,为了在营造人物立体感的同时不使画面的光比过大,摄影师在模特的右前侧又安置了一个大面积的反光板对人物进行补光,获得了比较理想的

摄影室内人像布光技巧 摄影室内人像布光教程1、分割布光 (Split Lighting) 顾名思议,就是把面孔一分为二,一面光,一面暗,会制造出较强烈的戏剧感,适合个性或气质较强的人物例如艺术家、音乐家等,当然阳刚味也会较重。要制造这个效果,就是把光源以90度置于对象的左边或右边,可稍稍移前或后,以迁就不同面形。留意布光须跟随对象的面孔而改变,头部转向的时候,灯光也应跟随。 2、环形布光 (Loop Lighting) 这是让鼻子在面颊上投下一些影子,要造到这效果,光源要稍稍高于眼水平及30-40度于相机。(视乎个别面孔情况)留意上图的效果,光源稍高于眼水平,鼻子的投影并不会与面颊阴影相连,而是稍稍朝向下,同时光源也没有过高,以致失去眼神光 (catchlight)。下图则是以上照片的模拟,黑色背景代表树林,摄影师以白色反光板,把阳光打向对象。这是很常用的手法,不过常见的错误就是放置反光板太低,光线打在鼻孔上,以致制造不出理想的效果。 3、伦勃朗布光 (Rembrandt lighting) 这名字来由,正是画家伦勃朗所常用于绘画的布光手法,脸上那三角形的光位正是标记。与环形布光不同,鼻子与面颊的影子是相连的,不过更重要是阴影那边的眼睛,依然有眼神光,以保持炯炯有神的面貌,并且照片也具戏剧感。 4、蝴蝶光 (Butterfly Lighting) 或称派拉蒙光 (Paramount Lighting) 这个布光的命名,来自于鼻下所制造的蝴蝶形对称影子。光源设定在相机后的正上光,并会制造出面颊与下巴的阴影,因此会更突出两颊颧骨,并且让面孔看起来更瘦、下巴更尖,能提升对象的魅力。不过有时会用反光板甚至对象自己拿着,作补光之用。 5、显宽光 (Broad Lighting) 这不是一种特定布光设定,而是一种风格,不论分割、环形或伦勃朗都可以用。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受光的那一边面转向镜头,于是受光的面会看起来较宽阔,然后面部整体看来都较大较阔,适合面形瘦削的人。 6、显瘦光 (Short Lighting) 与显宽光正好相反,较暗的那一面朝向镜头,这样面部看起来尖削一点,而且更有立体感与气氛。

人像摄影要如何布光 导语: 在人像摄影灯光照明中,不同的布光方法可以营造出各种气氛的效果。但是要如何才能成功的布光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人像摄影的布光方法

分割布光 (Split Lighting)

顾名思议,就是把面孔一分为二,一面光,一面暗,会制造出较强烈的戏剧感,适合个性或气质较强的人物例如艺术家、音乐家等,当然阳刚味也会较重。

要制造这个效果,就是把光源以90度置于对象的左边或右边,可稍稍移前或后,以迁就不同面形。留意布光须跟随对象的面孔而改变,头部转向的时候,灯光也应跟随。

环形布光 (Loop Lighting)

这种方法能够让鼻子在面颊上投下一些阴影,要到到这样的效果,光源要稍稍高于眼睛和相机的平面30-40度。(视具体脸型而定)

林布兰光(Rembrandt lighting)

这名字来由,正是画家林布兰所常用于绘画的布光手法,脸上那三角形的光位正是标记。与环形布光不同,鼻子与面颊的影子是相连的,不过更重要是阴影那边的眼睛,依然有眼神光,以保持炯炯有神的面貌,并且照片也具戏剧感。

拍摄时对象要稍稍转离光源,当然光源位置要高过头部,让鼻子的投影与面颊的投影相连。不过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这布光,颧骨较大的人会比较理想,而鼻梁不够高的人则较难布光。因此,好的布光应该根据具体拍摄对象而做出改变,不能一概而论。

派拉蒙光(Paramount Lighting)

派拉蒙光(Paramount Lighting)又称蝴蝶光(Butterfly Lighting),这个布光的命名,来自于鼻下所制造的蝴蝶形对称影子。

光源设定在相机后的正上光,这样会制造出面颊与下巴的阴影,因此会更突出两颊颧骨,并且让面孔看起来更瘦、下巴更尖,能提升对象的魅力。不过有时会使用反光板作补光之用。

显宽光(Broad Lighting)

这不是一种特定布光设定,而是一种风格,不论分割、环形布光都可以使用。

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受光的那一边面转向镜头,于是受光的面会看起来较宽阔,然后面部整体看来都较大较阔,适合面形瘦削的人。

显瘦光 (Short Lighting)

与显宽光正好相反,较暗的那一面朝向镜头,这样面部看起来好像被尖削了,而且更有立体感与气氛。

布光方法与显宽光相同,不过是方向相反。

光源的种类介绍

顺光

顺光是指光线的投射方向和拍摄方向一致的光线。在这样的光线环境下,被摄主体面向镜头的一面被照亮,受光面不会产生阴影,主体色彩以及形态等细节特征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顺光拍摄会使主体没有明显的明暗变化,从而缺乏层次感和立体感,使画面表现略显平淡。如果想要避免这份平淡,我们可以选择色彩艳丽的事物作为画面主体,利用顺光将主体的色彩充分地展现在画面中,以提高画面的吸引力;也可以选择色彩对比较大的画面,利用色彩间的对比关系使画面更加精彩;还可以为画面安排一些前景,来增加画面的空间感。

逆光

逆光是指从被摄主体的后面正对镜头照射来的光线。在逆光环境下,由于被摄主体面向我们的那一面几乎背光,因此很容易使光源区域与背光区域形成明暗反差。不过一般情况下,逆光下的主体很容易出现曝光不足,如果想要表现主体表面的颜色等细节特征,我们应避免逆光拍摄。

想要在逆光环境下拍摄出精彩的照片,我们可以利用相机对画面亮部区域测光,以此来压暗被摄主体亮度,得到被摄主体剪影的效果。虽然剪影效果不能使被摄主体的色彩等特征得到体现,但是也很具有艺术魅力。在逆光下形成的剪影效果恰恰更能将被摄主体的形态轮廓特征在画面中充分体现。另外,在拍摄美女人像时,利用反光板或者灯具对人物面部进行补光,可以获得温暖清新的逆光效果。

侧光

侧光是指来自被摄主体左侧或是右侧的光线,并且光线的照射方向与相机的拍摄方向成90°左右的角度。

利用侧光拍摄,可以使被摄主体产生鲜明的明暗对比效果,而被摄主体的受光面会展现得非常清晰,背光面则会以影子的形态出现在画面中,使画面表现得非常有质感。所以,侧光常会用于表现层次分明、具有较强立体感的画面。

前侧光

前侧光也被称为45°侧光,是指来自主体左侧或右侧的光线,并且光线的照射方向与相机的拍摄方向形成 45°的水平角度。

利用前侧光拍摄,可以使景物朝向镜头的一面大面积受光,而局部的背光面会产生阴影效果,这种效果比较符合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视觉习惯,景物的受光面可以展现出色彩、形态等细节特征,背光面可以与受光面产生明暗反差,从而增加画面的空间立体效果,使画面不显平淡。在拍摄建筑、人像、花卉题材时,我们经常会用到这种 45°侧光。

侧逆光

侧逆光和逆光类似,都是从被摄主体的背面向我们镜头射过来的光线,不过,侧逆光是与我们相机的拍摄方向形成120°~150°的角度,而逆光是正对镜头,这种拍摄角度上的细微调整,会使得到的画面效果有所不同。

在使用侧逆光拍摄时,被摄主体的受光面只会占一小部分,背光面占大部分,这样可以使被摄主体的轮廓在画面中得到很好的呈现,同时,由于主体有一小部分受光面,因此画面中的明暗对比差异不会像逆光剪影那样强烈,亮部区域还是可以展现出被摄主体的一些色彩等特征。

顶光

顶光是指从被摄主体的顶部向被摄主体照射的光线,与我们的相机维持在90°左右的垂直角度。

在我们平时拍摄时,顶光的运用与侧光、顺光等光位的运用相比会比较少,因为这种光线在拍摄人物或者是一些建筑题材时,仅会表现被摄主体的顶部特征,而其他区域则出现在阴影中,所以我们比较少用这种光线。通常,顶光在拍摄静物题材等需要表现被摄主体顶部细节的时候使用。

在自然界中,最常见的顶光就是正午的太阳光线。此时太阳光线也是最强烈的时候,如果在这个时候拍摄人像,为了避免人物的脸部受不到光,我们可以让人物做出仰起头来的姿势,以保证人物脸部细节的体现。

脚光

脚光也可以称为底光,是指从被摄主体下方向被摄主体照射的光线。其实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很少有机会看到脚光的效果,因为脚光并不像顺光、侧光、逆光等光线那样常见。脚光更多地出现在舞台剧、戏剧照明中,或是在晚会、演唱会的布光中,而广场上的地灯、低角度的反光板等也带有脚光的性质。

脚光并不是我们常见的光线环境,脚光的视觉效果会下意识给人一种神秘、阴森、诡异的感觉。

局部光

局部光是指被摄主体只有某一局部区域被光线照亮,而其他区域则处在阴影环境下。

利用局部光表现的画面非常有意境,但与其他光线环境相比局部光并不常见。通常,在自然界中出现的局部光都是稍纵即逝的’,如果遇到了你所期待的局部光画面,就要抓紧时间去拍摄。比如,在太阳光线穿过薄厚不均的云层时,可能会产生局部光;在雷阵雨前后也能遇到局部光;在太阳快要下山时,偶尔也会出现局部光的环境。

局部光也被我们称为“舞台光”,它就像舞台上的追光灯一样,只照亮拍摄主体。而我们在观看一幅作品时,最亮的区域总是最吸引人视线的,这是人们的一种视觉习惯。我们利用局部光拍摄,局部光可以把画面中想要表现的景物照亮,使人们的视线全都集中在画面的局部光区域,这些非常有利于作品主题思想的表达。

直射光

我们都知道,凡是点状光源发出的光都是沿直线传播的,光沿直线照射在拍摄主体上就是直射光,被直射光照射的主体可以在画面中产生明显的投影和对比强烈的明暗画面,主体的色彩和形态等细节特征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画面也可以表现出空间层次感。

在大自然中,晴朗无云的天气下,当太阳光直接照射在拍摄主体上时,我们就把这种光线称为直射光。景物受到太阳光照射的一面会出现明亮的影调,而没有受到太阳照射的一面则会出现阴影,我们可以利用改变拍摄位置的方式控制这种明暗区域的比例。

散射光

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习了什么叫直射光,在大自然中,晴朗无云时太阳直接照射下的光线就是直射光,而当天空中出现一些云彩,挡住了太阳光,使太阳光透过云层时发生了散射,此时照射在物体上的光线就是散射光。典型的散射光除了多云时的天空光,还有我们家中带柔光玻璃的灯具发出的光,或是水面、地面、玻璃等反射的光线等。

学摄影必知的几种人像布光方法主灯开全光,位于机位30度方向,辅灯开二分之一光或更小,位于机位60度方向,这样拍摄出来人物脸部层次丰富。当使用两个灯时,肯定一个作为主灯,另一个作为辅灯。使用下图方式进行拍摄时,主灯开全光,辅灯开二分之一或更小,轮廓光明显,立体感强,与背景明显分离。主灯开全光,辅灯开二分之一或更小,轮廓灯全光,这样拍出的层次丰富,立体感更强。 下图中主光全开,辅灯可以开二分之一或更小,低角度增加地灯,开二分之一或更弱,它适合拍摄年纪较大,眼袋,皱纹比较重的主体。主光灯全开,辅灯开二分之一或更小,背景灯全光,这样拍摄出来的人物与背景不显灰,若是背景色彩,色彩会更鲜更纯。主灯开二分之一,轮廓灯全开,很多广告片拍摄采用此方法,但会根据背景色适当的增加背景灯,此方法拍出来的人物轮廓明显,适合后期抠图。将两盏闪光灯在模特面前左右成45°角放置进行拍摄的布光方法,被称为“蝴蝶光。两盏闪光灯打光、左右开弓的布光方法使模特的面部没有阴影,这种布光方法常见于影楼的艺术写真拍摄中。这种布光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时尚杂志中模特妆容的拍摄以及许多化妆品广告中。它的优点突出,能极好地表现人物的皮肤质感和五官轮廓的立体感。这种效果来源于位于高位的灯光投射,以及位于低位的反光板补光。反光板与位于上方的单灯使人物的面部、衣服产生明显的明暗对比和层次感,克服了平光的缺点。在柔光箱的选择上,有条件时应尽量选择面积更大的八角柔光箱,以使光线更加均匀。1.丰富面部层次的方法:主灯开全光,辅灯开二分之一或更小,这样拍摄出来人物面部层次丰富。 2.使用轮廓光的方法: 主灯开全光,辅灯开二分之一或更小,轮廓光明显,立体感强。 3.增强人物立体感的方法: 主灯开全光,辅灯开二分之一或更小,轮廓灯全光,这样拍出来人物层次丰富,立体感更为增强。 4.适当地加入地光灯: 主灯开全光,辅灯开二分之一或更小,低角度增加了地灯二分之一光或更小,适合眼袋皱纹较重者。 5.如何使白背景不显灰: 主灯开全光,辅灯开二分之一或更小,背景灯全光,这样拍出来人物层次丰富,摆背景不显会,彩色背景加色片,色彩更纯。 6.广告、抠图适用的灯位: 主灯开二分之一或更小,两个轮廓灯全光,很多广告片的拍摄多采用此方法,但会根据背景增加背景灯,人物轮廓明显,适合抠图用。

摄影常用的光位 摄影中为了拍出不同的效果,常常需要借用一些光位效果, 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摄影常用的光位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希望对你有帮助!

摄影常用的光位:

1、顺光

顺光是摄影时最常使用的采光手法,是从被摄体正面照射过来的光线。它的特点是能把被摄体的形态和颜色表现得非常到位。因此,顺光最常被使用在风景摄影领域,不仅可充分展现地形、地貌,顺光下湛蓝、饱满的天空也是衬托各种风景的最佳背景。

但顺光拍摄时,被摄体侧面不容易产生阴影,缺乏立体感,画面会显得平淡,缺乏艺术性。在使用顺光拍摄人像时,应尽量寻找深色背景或能突出主体的表现形式,有时候为了表现出人物背景天空的湛蓝色或细节,也会采用顺光。

2、侧光

拍照时,凡是从被摄物的左右侧面45度-90度角打来的光线,都可以泛称为侧光。侧光千变万化,只要在拍摄时稍微改变光源角度,就能为整张照片营造出截然不同的效果,增添戏剧性。此外,侧光能够依据被摄物的型态特征,营造出丰富的光影变化,因此在各式各样的摄影领域中应用甚广。

一般来说,侧光适合应用在表现被摄物的质感、轮廓、形状和纹理,或是用来强调甚至夸大被摄物的立体感,对建筑物的雄伟高大很有表现力。同时,拍摄男子肖像多采用侧光,给人以硬朗的感觉。

3、逆光

逆光即是从被摄体后方照射过来的光线。从被摄体正面看,被摄体轮廓光显得非常明亮,闪烁的光辉很漂亮。这是最具戏剧张力的用光方式,可以创造富有戏剧感或意境的影像,却也可能让被摄主体的面貌与细节完全看不清,拍摄时要特别注意。然而,如果能妥善运用逆光,可以为被摄主体增添更多细节,例如表现模特儿轻柔的发丝、昆虫身上的纤毛,甚至是空气中飘扬着的尘埃。

逆光拍摄人物时,由于人的正面处于阴影中会显得很暗,因此,要做的是尽量让脸部曝光准确,这样的效果或许会让背景曝光过度,光晕严重,但如果控制得好,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当然,还可以用反光板或闪光灯进行正面补光,平衡画面曝光,或者用逆光表现剪影的效果。

4、顶光

顶光即从被摄体顶部往下照射的光线。在户外,最常遇上顶光的时刻大约在上午11点到下午3点左右。在顶光的条件下拍摄,人物的鼻下人中处和脖子处容易产生阴影,甚至很容易产生黑眼袋,显得模特不怎么好看,一般来说,运用顶光是不容易进行拍摄的,但使用得当一样可以拍出漂亮的照片,比如让模特抬头来改变光线的照射方向。

而在拍摄风景时,顶光却是不错的选择,可以营造明朗、活泼、热情的气氛。

5、底光

底光和顶光正好相反,它是从人的脚下垂直照上来的光线,往往会使被摄主体显得阴森、恐怖和刻板。底光更多出现在舞台戏剧照明中,而在人像拍摄中较少用到,但低角度的反光板、广场的地灯、地面的反光等也带有底光的性质,可作为补光效果。

6、伦勃朗光

伦勃朗光是一种专门用于拍摄人像的特殊用光技术。拍摄时,被摄者脸部阴影一侧对着相机,灯光照亮脸部的四分之三,其中脸部的任意一侧呈现出倒三角形的亮区,因此也被称为三角光。伦勃朗光塑造出来的脸部,立体感强,层次丰富,更重要是阴影那边的眼睛,依然有眼神光,以保持炯炯有神的面貌,并且照片也具戏剧感。

7、蝴蝶光

蝴蝶光也叫派拉蒙光,由于鼻下所呈现出的影子为蝴蝶形,因此被称为蝴蝶光。它是美国好莱坞电影厂早期在影片或剧照中拍美女、影星惯用的布光法。蝴蝶光的光源设定在人脸的正斜上方,这样会制造出面颊与下巴的阴影,因此会更突出两颊颧骨,并且让面孔看起来更瘦、下巴更尖,能提升对象的魅力。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有时需要使用反光板在人脸底下补光,消除掉较重的阴影。

8、分割光

分割布光就是将光源以90度置于对象的左边或右边,使人脸表现出一面亮、一面暗的’效果。这种布光会制造出较强烈的戏剧感,适合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或气质。例如艺术家、音乐家等,也常常被用来拍摄男性以表现出硬朗的感觉。同时,用黑白画面来表现,明暗对比会显得更强烈,能得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9、环形光

环形布光是在蝴蝶光基础上稍加改动而成的,非常适合拍摄常见的椭圆形面孔。这种方法能够让鼻子在面颊上投下一些阴影,要得到这样的效果,光源要稍稍高于眼睛和相机的平面30-40度。用环形采光布光法时,主要强调人物轮廓和立体感。

拓展延续

摄影常用的七种光位:

光位是指光源投射光线相对于被摄体所处的位置或角度。我们常用的光位有顺光、前侧光、全侧光、侧逆光、逆光、顶光和底光。

顺光又称正面光,其光线投射方向跟相机镜头的拍摄方向一致。阴影少,立体感不强,无透视,质感不强,影调柔和,能隐没被摄体表面的凹凸不平及褶皱。

前侧光位于相机的左侧或右侧(45°)前侧高位灯称为三角光(伦勃朗照明)形成明显的受光面、背光面和投影,光比适中,立体感强。

全侧光又称正侧光(阴阳光),光线投射方向与相机镜头的主光轴呈90°左右夹角。立体感超强,明暗反差大(边缘轮廓立体感强时使用)。

侧逆光又称后侧光,光线投射在被摄体左侧或右侧的后方,并与相机镜头的主光轴呈135°左右夹角。能较好的表现出被摄体的轮廓美感和立体感,增强画面空间感(低调照片,做轮廓灯时使用)。

逆光是一种来自于被摄体的后方,正对着相机镜头的一种光线。常用于拍摄剪影效果,也可以做为轮廓灯或者拍摄半透明物体时使用。

如何拍摄剪影? 晚霞、天空、水面、沙滩、雪地等高亮度背景。以背景亮度为准。高反差。

顶光,从被摄体的上方照射的光线。

底光,又称脚光,从被摄体下方照射,多用于照亮眼袋、下颚等阴影部位,单光使用时会产生恐怖感。

室内人像摄影的技巧有哪些,光位如何布置室内人像摄影一般需要三盏灯,如果条件允许5盏更好。首先,确定主光光位,一般在主光的反向和侧向要用辅光进行补光,强度和照射面积不超过主光,需要柔和一点。在主体的后面一般要打上背景光,主要是不让主体和背景混在一起,此光不需太亮,能区分背景和主体即可。再详细些就是头发光和眼神光。头发光也可以叫做轮廓光,更利于表现细节,和突出主体。眼神光在主体眼睛前下方或者侧前方,主要使眼睛更有神,能使主体有更好的精神面貌。当然,在一些需要补光的地方加上反光板也不必不可少的,这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了。至于效果,侧完全是主光所决定的,主光怎么打就是什么效果,辅光稍调整即可。比如顺光、逆光、侧光、顶光等等人像摄影中的几种常见的布光方法是否合理利用人像摄影的用光知识,直接影响到被摄者的形象塑造及个性表达。但对于商业人像创作来说,光线处理的首要任务主要在于着力刻画与表现被摄者的外貌,同时要尽量避免显露其不足之处。一般来说,灯光照明下拍摄人像比日光照明要难。一方面根据拍摄者的外貌(主要指面部特征)采取最有利的布光方案,另一方面又体现着摄影师自己的审美取向和创作意图,不应有一套固定的方案。经过我们的分析研究、讨论,归纳出以下几种常见的灯光人像拍摄的布光方法:A.前侧光照明效果A- 1.用一盏灯(无论加不加柔光箱,柔光伞以及其它附件)做主要的塑型光线——称作“主光”——从照相机一侧与拍摄方向大约成300—600的位置照明被摄者,形成“前侧光照明效果”,它的特点是被摄者(尤其是面部)大部分面积直接受光形成明亮的影调,小部分面积不直接受光产生阴影,因此,既能表现出被摄者的立体感,总的影调又显得明快,所以这是一种相对比较成功的布光方法。假若仅仅使用一盏灯照明,被摄者阴影面的调子会显得太深、太重,不仅推动必要的细节,而且阴影的色彩也不好,所以还需要第二盏灯或反光板进行辅助照明,提高阴影部分的亮度,与亮面保持适当的亮度比(俗称“光比”),这种光线称作“辅助光”。A-2.辅助光的强弱决定着光比的大小,且与光比成反比,辅助光越弱,光比越大。至于是否需要加个背景灯照明还得视具体情况而定。当主光与辅助光布置妥后,如果背景的明暗调子已经符合要求,则不必加背景灯,若背景的明暗调子还需调整,则加背景灯再进行调整,直到理想的状态。A-3.采用前侧光照明,主光灯通常需要略高于被摄者头部,但不宜太高,免得被摄者眼窝、鼻影、下巴投影太重。但当被摄者戴有帽子或其它头部饰品拍摄时,主光灯则应基本与被摄者的脸型移动它的位置来调整被摄者亮面和阴影面的比例,使被摄者面部亮面和阴影面之间的“明暗交界线处在适当的位置。这一点切记,非常重要的!A-4.如果使用反光板进行辅助照明,可以放置于被摄者阴影一侧。但是,如果用灯光作辅助照明,应把它放置在尽量靠近相机的地方。也有人喜欢将辅助灯光放置在被摄者阴影一侧,但没有从照相机方向进行辅助照明效果好,因为后者更易于消除未被照明的“死角”,也便于使它在拍摄者黑眼球上反射出的光点落在合适的位置。辅助光也不能太高,当被摄者黑眼球上形成的光点能落在瞳孔上沿时,其高度为最理想高度。A-5.当被摄者面部转为稍侧时,从拍摄方向望去,鼻子两侧的脸部必有较窄及较宽的一面。如果主光从较窄的一面投射过来叫“窄光照明”,假若主光从较宽的一面投射,称为“宽光照明”。宽光照明极易显露被摄者鼻型,可强调鼻型的优美,但鼻骨太高或太低者,不宜采用宽光照明。面颊太胖与颌骨(位于耳朵以下面部侧方)凸出者,也不适于宽光照明。A- 6.用前侧光拍摄人像,由于主光灯略高于被摄者头部,鼻子和下巴会产生一点投影。对全身人像来说,不必调整其投影,因为它在整个人像中占的面积太小,不易察觉。假若拍摄半身及近景人像,则可以在被摄者跟前或膝盖上放置一块白色泡沫塑料板,利用它的柔和反光将脖子的投影冲淡一些。根据多年经验所得,用泡沫塑料板比地面上放置小型柔光箱照明效果好一些。B.顺光照明效果B-1.主光从照相机方向投向被摄者,形成“顺光照明效果”,特点是被摄者整体受光比较均匀,影调明亮,没有明显的阴影和投影。在顺光照明下,被摄者面部的立体感不是由受光多少而形成的,而是由面部自身的曲线所决定的——凸起部位明亮,侧后部位稍暗,因此,脸部曝光不宜过度,否则将影响整个形象的刻画。B-2.顺光照明可以用两盏灯也可以用一盏灯完成:两盏灯,一般用加了柔光箱的两盏功率相同的闪光灯,从靠近相机左右两侧的位置以同等的距离,略高于照相机的高度,将光线投向被摄者,且两个柔光箱不能太高,以免在脖子及鼻子下方产生太深的阴影;一盏灯,则应略高于照相机从它的后方投向被摄者,如果面部两侧阴影太深,可以用反光板(最好是白色泡沫塑料板)将它冲淡。B-3.顺光照明的长处是影调干净,阴影少,适合拍摄脸型匀称、年轻的人像,但是如果被摄者脸型宽大,或两侧明显不匀称,若用顺光照明则易暴露其缺陷,所以宜采用前侧光和侧光照明,使阴影将脸部过宽的部位遮档一下。C.侧光照明效果C- 1.主光从被摄者一侧与照相机镜头大约成900左右的方向投射,形成“侧光照明效果”。在这种情况下,立体感较强,因为被摄者一半直接受光产生明亮的影调,另一半不直接受光产生阴影。在侧光照明下,由于被摄者阴影面积较大,所以往往需要进行辅助照明。一般情况下为使被摄者面部影调干净,商业人像的“光比”不宜太大。C-2.采取侧面光照明时,主光灯和辅助光灯均不宜太高,否则脸部上方受光多下方受光少显得影调不均匀。辅助灯光放置的位置也尽量靠近相机。C-3.拍摄脸型太胖和脸围左右两侧不对称的人时,可利用侧光照明将较胖的面颊得以遮掩,有利于将被摄者的外貌表现地更完美。C-4.鼻型端正,鼻骨优美的人适于侧光照明,而对于鼻梁太高或太低的人则不适于侧光照明,因为侧光照明会将鼻型的高低显露得更明显。上面介绍了拍摄灯光人像常用的三种布光方法及注意事项,但绝不意味着仅有这三种方法,完全可以根据被摄影者的具体特征和摄影师的创作意图采取其它布光方法,比如侧光逆光照明,效果轮廓光照明效果。不过常用的人像摄影布光方法为上述三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这里面有也有讲到摄影的用光的技巧.

人像摄影常用光有哪几种1、正面光:正面光照射的被摄体令人感觉明亮,但立体感较差,缺乏明暗变化,利用正面光拍摄时的曝光宽容度较大。在灯光人像中,正面光常用作辅光; 2、前侧光:指45度方位的正面侧光。这是最常用的光位,前侧光照射的景物富有生气和立体感。在灯光人像中,前侧光常用作主光,通常位于人物脸部朝向的另一侧,脸朝左用右侧光,脸朝右用左侧光; 3、逆光:又称背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正后方,逆光能使被摄体产生生动的轮廓线条,使主体与背景分离,从而使画面产生立体感、空间感。逆光构图很重要的一条是使画面产生

人像摄影用光的技巧 导语:在人像摄影当中我们应该如何用光进行拍摄呢,下面就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人像摄影用光的技巧 一、如何拍出暖色调人像

要想拍出暖色调人像画面,首先人物的服饰以及画面背景的色彩要以暖色系为主。拍摄室外人像时要选择在散射光线下拍摄。拍摄室内人像时,布光要真实再现人物、人物服饰以及背景的色彩。

暖色调的人像画面会给人一种甜美的感觉,拍摄可以通过背景、服装、妆容等细节强调出画面的暖色调效果。

如果选择日出或日落时分进行户外摄影,金黄色的光线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暖色调的感觉。然后拍摄者根据光线的强度以及采用的光位,适当地调整相机的色温与白平衡,会得到效果较好的暖色调人像。晴天时,拍摄者可以采用顺光拍摄,同时将相机的白平衡设置为阴天模式,这样会使人像画面显得更加柔和。如果是在阴天拍摄人像,拍摄者可以根据光比调整相机的色温,突出画面暖色调效果。

二、如何拍出冷色调人像

拍摄冷色调人像时,首先人物的服饰要以暗色调为主,例如灰色、黑色、深绿色等。其次,背景也要以暗色调为主,但注意与人物的服饰要形成色差。再次是用光,光线不能太强烈,最好选择在阴天拍摄。室内人像的话,可选择在较暗的人造光下拍摄。

人像冷色调画面效果与人像暖色调画面效果是相对的,在室外,若要获得冷色调的人像画面,拍摄者可选择在阴天拍摄,如果是晴天,拍摄者可以将人物安排在树荫下,以绿色的植物为背景,将数码单反相机的白平衡设置为钨丝灯模式,并通过调整色温来使人像画面显得更有深邃感。还可选择在夜间拍摄,以黑暗的环境来营造冷色调人像画面效果。

在室内拍摄时,人物所处的环境光线较暗,更有利于冷色调画面的表现。同时还要利用闪光灯来为人物补光,使暗光下的人物获得正确曝光。

三、如何借助闪光灯突出人物

闪光灯是人像摄影中的补光工具之一,它可以为人像提供光源照射,使其获得正确的曝光。拍摄者根据人物的补光情况安排闪光灯的位置,就是人像的布光方式。使用闪光灯时,注意要消除红眼现象。

在光线较差的室内或室外拍摄人像照片时可使用闪光灯补光。这样既可以使画面更明亮,又可以避免高感光度带来的画质下降问题。

相机的闪光灯照射角度可以调节的情况下,应将闪光灯往天花板或墙上照射,这样光线会变得柔和、均匀,能更好地融入环境光。如果闪光灯照射角度不能调节,应使用白色的布或纸柔化光线,使灯光效果更自然。

四、如何运用窗户光拍摄人像

室内人像拍摄的主要光源来自于窗户光。室外的自然光线穿透明亮的玻璃,照射到室内,使室内充满自然光。人物可以站在窗户旁拍摄,如果光线充足,人物可随意站在室内的任何位置拍摄。

窗户光的造型能力强,又有很好的投影,因此拍摄者在室内拍摄人像时,经常利用它营造富有情感的人像作品。人物距离窗户的远近决定着光线的类型,距离窗户近时,人物受光强度大;距离窗户远时,人物受光强度小。

当人物站在窗户光的死角处时,墙壁上的反射光就开始发挥它的作用了。此时,人物离正对窗户的墙壁越近,照明效果越好,人物的面部可以获得的光亮越充足。

五、如何运用主光表现人像风采

主光是照片的主要照射光源,它决定着所拍的被摄体能否清晰成像。在摄影中,主光可以是自然光、人造光或者混合光。人像摄影中的主光能将整个画面照亮,使人物获得正确曝光,展示出人像风采。

主光是对人物造型的主要光线,也是画面中最引人注目的光线。其他光(如辅助光、轮廓光等)都是在主光源的强度和位置的基础上起调节作用。

主光的性质、投射方向及其形成的阴影决定着被摄者的外部形态和立体感。将主光源的位置摆放在人物的左边或右边30o角处,且与被摄者也成30o角,这样拍摄出来的人像照片通常被认为是效果最佳的。

在实际操作中,主光的位置并非绝对的,只要能获得想要的感觉和视觉效果,可以将主光源摆放在任何地方。

六、如何运用辅助光使人像层次更丰富

在人像摄影中,辅助光是为人物进行补光,或者提升整个画面氛围的光线。辅助光常常是利用特定工具来制造的,例如闪光灯、反光板、遮光罩等,利用这些设备可以增加或减弱光线,使人像画面的层次更丰富。

辅助光是为了确保被摄者不消失在主光源造成的阴影下的光线,既能照亮阴影部分、又能维持阴影的存在,其强度不能高于主光。辅助光属于散射光,如同自然光中的散射光一样,辅助光具有柔和、细致的特点,但是它不创造新的阴影,能突出人物的层次感,非常适合拍摄人像画面。

辅助光的具体作用如下:

·调整画面影调,减弱受光面与背光面的反差,形成所需的光比。

·通过改变自身的明亮程度来增大或减小光比,使画面更富有变化。

·通过表现背光面细节,增强被摄者的质感和立体感,完整表现其外部特征。

为不影响主光的造型效果,产生不自然的投影,应将其对着被摄体,但是最合适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就像不同形式的光需要不同的技术一样,也可以通过增加其他辅助光(过渡性的辅助光)来完善主辅助光的造型效果。

七、如何运用修饰光使人像更完美

修饰光可以增加人像以及整个画面的观赏性,除了对人物的局部进行修饰以外,还可以突出人物的层次,使人像画面更完美。

修饰光是用来补充、强调和修饰被摄者局部细节的光。它在强度、面积上均不影响主光对被摄者的整体造型。通常用于对被摄者某些因照明不足而不够突出的部位,如人物的头发、饰品、脸的局部、眼神等等进行补充照明,使所拍摄的人物更漂亮。

八、如何运用轮廓光表现人像

轮廓光一般为逆光或侧逆光,这类光线可以勾勒出人物的轮廓,使得人像画面意境优美。采用轮廓光拍摄的画面可以是以动人的细节吸引人,也可以是以引人联想的优美轮廓吸引人。

轮廓光是在逆光或侧逆光照射下形成的,应用于人像摄影中,主要是为了增强并修饰人物的边缘轮廓。在室外拍摄人像时,可以使人物背对着太阳,让明亮的光线照射着人物的背面。此时,人物的头发以及身体周围就会形成轮廓光。而在室内拍摄人像时,可以将人物安排在窗户旁,利用透过窗户的光质较硬的自然光来使人物身体周围形成轮廓光。在影棚人像摄影时,可将大型闪光灯安排在人物的后方,利用闪光灯发出的强光,采用逆光光位拍摄可得到轮廓光。

无论是在室外、室内利用逆光或侧逆光光位拍摄人像,都要注意给人物正面补光,以确保人像正面曝光正确。

九、如何运用背景光烘托人像氛围

背景光主要来自人物身后,它可以作为主光来突出人像,也可以作为辅助光来烘托人像画面的氛围。背景光可以勾勒出人物的轮廓线条,突出人物的身体曲线,还可照亮人物的局部轮廓,突出局部特征。

背景光是指专门用来照亮除人物外的画面背景的光。背景光又可分为平行背景光、中心背景光、方向性背景光、轮廓背景光和透射背景光五种。

·平行背景光:

在人物后面左、右各放一盏灯,以45°角照向背景得到明亮均匀的光线效果。

·中心背景光:

灯光从人物背后射向背景,光线由中心向周围扩散,主体因背景光的衬托更加突出,这种布光方法能突出主题,表现立体感。

·方向性背景光:

光线从侧面射向背景,产生方向性光源,适合拍摄怀旧或突出人物个性的摄影作品。

·轮廓背景光:

光线从背后射向人物,突出人物轮廓,充分体现立体感,视觉冲击力强,也可以结合其他种类的背景光使用,使画面效果更加和谐。

·透射背景光:

将光源放在背景的后面,使光线从背景中透射出来、产生各种特殊的光线效果。

背景光的强弱会直接影响背景细节和画面层次的表现。实际拍摄中还可以将背景光做极端处理,即黑、白处理,充分烘托主体,丰富画面影调对比,决定画面的基调,奠定画面高调或低调的影调趋向,从而表现出画面的气氛和感情色彩。

十、如何使用单灯拍摄人像

单灯布光是暗光人像常用的布光方式之一。根据要表达的主题,拍摄者可将一盏闪光灯置于人物的左侧或右侧,并适当地调整闪光灯与模特之间的夹角,使单灯布光产生的人像画面更符合拍摄主题。

单灯布光一般用于勾勒人物的轮廓,闪光灯直接作用在被摄者上,使画面形成很大的反差和明暗对比。利用硬光拍摄时,拍摄者要注意把握光线方向以及模特面部和身体的朝向,根据画面的需要适当调整模特或者灯光的方向,控制好模特面部以及画面整体的明暗对比,可以得到有深度的作品。

使用正面单灯打硬光进行影棚布光时,可以调整闪光灯与被摄者的距离,还可以控制背景的“舞台投射效果”,也就是画面暗处光线的强弱。正面单灯布光可以较好地凸显人物受光面的高光与阴影的反差,营造良好的人物立体感。这种布光方法也有利于表现一些低沉伤感的人像摄影主题。

十一、如何使用多灯拍摄人像

多灯布光多应用于影棚摄影,在黑暗的影棚,拍摄者需要采用多灯布光来展示人像特点。用主光和辅助光来共同完善人像画面,不仅能使人像在黑暗的环境中获得正确曝光,还能使画面更具吸引力。

灯光越多变化越多,拍摄者应根据不同的被摄者和拍摄主题,合理地选择最佳布光方案。在大的.场景和环境中,专业的拍摄者多选用多灯布光,因为这样可以很容易地塑造被摄者并渲染画面气氛。

在影棚人像摄影中,双灯或三灯布光法是比较常见的。双灯布光时,可将两盏加柔光箱的闪光灯放置于模特左右成45o角。也可以一盏向背景打光,另一盏向人物打光,两盏灯软硬光结合拍摄人像。若采用三灯布光,可使用两盏闪光灯,分别从人物的后方以一定的角度对人物投射硬光,有效地勾勒出人物的脸颊和头发的高光部分,使人物的轮廓更加清晰、立体感更强。与此同时使用第三盏加装柔光箱的闪光灯对人物的正面进行补光,刻画出人物的脸部细节。

十二、如何使用大平光拍摄人像

在影棚人像摄影中,拍摄者也常采用大平光布光方式表现人像。大平光布光属于多灯布光中的一种,这种布光方式的前面两盏灯是主光,主要作用是为人物照明。后面两盏灯是辅助光,能增强人物的感染力。

前两灯+后两灯是在人像摄影中较早运用的一种大平光布光方式。当拍摄者不需要背景有明暗变化或者画面中间不需要有过多的层次时,可以利用这种布光方式加以表现。在布光时,前两盏灯功率相同,后两盏灯功率也相同,并且前面两灯的光质一般都是柔性的,而后面两灯的光质可以稍微硬一些。

大平光布光方式拍摄的影像比较柔和,曝光比较均匀,效果比较唯美。它的作用是去除人物的眼袋,消除鼻沟阴影,使人物影像更加唯美。

十三、如何使用三角光拍摄人像

三角光应用在人像摄影时,主光可位于人像两侧,即左侧或右侧,并与人物成一定的夹角。其他两盏灯作为辅助光,为人物补光或增加亮度,使人像画面更精彩。

三角光是一种布光法 ,也叫三点布光法,即主光、辅助光和轮廓光的光位连起来构成一个三角形,是人物摄影照明中的基本布光光位。轮廓光也叫逆光,经常用作修饰光和隔离光(使画面主体和背景分开的光)。三点布光是拍摄人像的基本照明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主光和相机成45o角(正侧光),在左右两侧均可。辅助光源在相机附近,轮廓光基本对着镜头方向,但要稍高一些。辅助光的光比控制要比主灯稍弱,这样在被摄者鼻梁两边面颊部位呈现出一个三角形,使鼻梁挺拔。

十四、如何使用阴阳光拍摄人像

阴阳光布光方式会使人物形成阴阳脸,有一定的局限性。要表达某种特殊主题时方可采用此种布光方式,例如突出男性腹黑的效果画面,或者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等。

在人像摄影中,拍摄者一般都会避免阴阳光带来的画面效果,这种光会使人物出现阴阳脸,影响人像画面美观,但有时候利用这种布光方法可以营造一些特殊氛围的画面效果。下面就来认识阴阳光的布光方法。

阴阳光的主灯位于被摄者侧面斜上方45o,以鼻梁为界,一面亮、一面暗。这种布光方式更利于刻画人物心情,位于上方的主灯再调正一点,面颊的另一边会出现鼻梁的投影,看上去鼻梁挺拔、眼神有力。

采用阴阳光拍摄女性时,画面的背景最好以暗色调为主。拍摄者采用侧脸取景,这样不仅可以减弱阴阳光带来的瑕疵,还可以表现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十五、如何巧用光线拍摄女性人物

拍摄女性人像大多是为了表现人物的美丽容貌,因此在用光方面就需要使用柔和的散射光。

例如,可以在晴天的清晨或傍晚,或者在阴天时分拍摄女性。同时还要采用顺光光位取景,因为顺光有利于表现女性人物的柔美。但有时,为了突出画面的某种氛围,也可采用逆光和侧逆光光位拍摄。

大多的拍摄者选择在顺光环境下拍摄人像照片,因为顺光可以有效地遮盖人物脸部的瑕疵,显得皮肤更加粉嫩细致。在顺光条件下若想获得更靓丽的人像效果,可以进行人工补光,如使用反光板或一块较大面积的白色塑料泡沫板,或者使用闪光灯等都可以对人像补光使人物肤色更加白皙动人。

但是千篇一律地使用这种方式拍摄终会黯然失色。所以我们也要学会变通,用另类的方式来挖掘人们所不曾发现的一面。

例如可以在逆光下进行拍摄。逆光的角度不同,也会拍摄出不同的人像剪影效果。如采用正逆光拍摄,可以获得较为平淡的人像效果;采用侧逆光拍摄,可以获得更富有立体感的人像效果。在具体拍摄时,一般选择侧逆光拍摄。采用剪影拍摄手法拍摄时不需要进行人工补光。使用平均测光模式测光所拍摄的照片,更多是强调光影效果。但如果是使用点测光模式对高亮处测光的话,剪影效果会更明显。

人像摄影布光主要有哪几种方法顺光,比较平淡也比较柔和的光线。顺侧光,稍有立体感,用得比较多。侧光,能比较好的勾出人面部轮廓,谨慎使用。逆光,能很好体现出人物头发等轮廓,一般配合顺光或顺侧光使用。顶光,底光,比较特殊光线,适合特殊表现。法无定法,要在长期使用中才能有所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