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在近期投资者大会明确规划:玄戒芯片将持续迭代,逐步覆盖高端产品线,同时5G基带与车规级芯片已在研发中。
而且更宏大的生态协同正在浮现,比如车机融合:YU7 SUV将搭载玄戒O1衍生车规芯片,实现手机-车机算力共享。
又或者是制造反哺:小米汽车Q1交付8.2万辆,用终端销量摊薄芯片研发成本,以及渠道支撑:年底2万家线下门店构成体验网络,新零售模式向全球复制。
这种布局暗合小米的“研发飞轮”逻辑——通过手机、汽车、IoT三大终端分摊百亿级研发投入,单项目压力小于专注单一领域的竞争者。
甚至可以说当苹果放弃造车、特斯拉外购手机芯片时,小米却找到智能生态的“黄金交叉点”。
只不过玄戒O1的突围无法掩盖国产芯片的集体困境,比如3nm芯片流片成本超5亿美元/次,小米需承受初期每片亏损200元的代价。
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高端手机市场国产SoC占比仅2.7%,玄戒O1目标是在2025年抢占5%份额,对应80亿元市场规模。
因此想在未来的市场中取得更好的表现还是存在一定的压力,这也是小米玄戒官方需要发力的关键要素。
其实说回芯片本身,玄戒O1的诞生,是小米芯片研发史上的里程碑事件,从2014年松果电子成立。
到2017年澎湃S1折戟,再到2021年玄戒公司重启SoC研发,小米走过了整整11年坎坷造芯路。
可以说此次突破意义远超产品本身:中国大陆首款自主研发设计的3nm旗舰芯片,全球第四家掌握该技术的手机厂商。
工艺参数更是彰显硬实力:台积电N3E工艺、十核四丛集设计(双X925超大核+六A725大核+双A520小核)、16核Immortalis-G925 GPU,已超越天玑9400,逼近骁龙8至尊版。
当然了,发展的代价同样沉重,比如四年研发投入超135亿元,2500人团队日夜进行攻坚来取得效果。
雷军直言:“每一代3nm芯片研发约需10亿美元投资,若只卖100万台,单研发成本分摊就超1000美元。
不过小米选择了一条折中路线:采用ARM公版架构降低风险,外购基带规避专利壁垒,这与华为的完全自主路线形成战略互补。
前者确保“不被甩开”,后者追求“不被卡脖子”,加上如今的小米也在自研基带,未来之路一旦走通,结果肯定是极好。
总而言之,“十年投入500亿”的承诺,揭示出芯片长跑的残酷法则,正如雷军在投资者大会强调:“做芯片最核心的,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长期主义”。
那么问题来了,大家对玄戒芯片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期待吗?一起来说说看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