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医美往往需要依靠运气,显然蔡明不是特别的幸运,很多人评价医美后的蔡明面部僵硬,失去了最初的自然和生动。
老搭档郭达等退出舞台后,蔡明更是孤身一人,她开始尝试新的表演风格,但结果不尽人意。
因为这个时候屏幕前的观众是21世纪的青年,他们对这些并不感冒。
比如节目《想跳就跳》中,她曾说出一些犀利经典的台词:都是千年的狐狸,你玩什么聊斋。但也许是这一年反响不错,蔡明决定继续走这样的风格。
但从此开始她的小品便没了新意,每一年都在舞台上都是那样的套路。
出现在舞台上的先是一个浓妆艳抹的老太太,随后开始进入剧情其实并不是特别饱满的剧情。
无论是说出特别毒舌的话还是打击潘长江的身高,第一年也许大家还觉得新鲜,但第二年就感到厌烦。
写作不易,希望各位观众老爷理解,每天作者写作超过12小时,收益只有50多块,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就是能为了多几块收益,观看后可免费阅读全文,希望观众老爷理解。
很多人评价她就是江郎才尽,强行搞笑。
但纵观蔡明的一生,年龄大了以后遇到的这些负面评价并不能掩盖住她曾经的辉煌。
1961年蔡明出生在北京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有着作为大学教授的父亲和作为护士的母亲。
蔡明在父母眼中本应该有着被安排好的一生,好好学习,考一个不错的大学,最后成为医生或者是老师。
但蔡明却有自己更加感兴趣的东西,她爱看话剧表演,每当附近有演出时她总是想尽各种方法去看演出。
蔡明自己也是一个“搞笑女”,在家的时候总是能够在适合的场合模仿一些台词桥段,总是能让家里人捧腹大笑。
1973年时,蔡明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机会,当时电影《海霞》正在选角,蔡明获得了这样的机会。
虽然没有经过任何专业培训,但蔡明仿佛有着天生的表演天赋,以及蔡明在家中不断练习,当导演要求他快乐还是悲伤,蔡明总是能够精准的掌握情绪的核心,表现的异常出彩。
蔡明赢得了工作人员的纷纷称赞,导演更是直言她获得了“小海霞”这个角色。
令人惊讶的是蔡明父母开明的思想,他们并没有对此进行阻拦,反而非常支持女儿的兴趣,这也许就是蔡明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
《海霞》这个角色让蔡明成名,“小海霞”在当时成为人尽皆知的角色。
在拍摄结束后,导演更是极力邀请蔡明进入 北京电影学院深造,至此蔡明的演艺道路在一帆风顺中展开。
这时的蔡明仅仅只是初露头角,她本想着继续走电影这条路,但很快她的命运迎来了一个转折点,1990年,小品界的两位大咖陈佩斯和朱时茂找上门来,邀请蔡明进行小品表演。
蔡明心中忐忑,她从来没有踏足过小品,不知道这会不会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但她最终决定试试,小品本身相对于电影而言非常短,台词也少,镜头语言、表情都会被无限放大影响作品效果。
但蔡明并没有退缩,她想努力做好,把控每一个细节。
在小品《普拉蒂尼的长发》播出后,收到了观众惊人的反响,蔡明一炮走红。
她由此发现了小品独特的魅力,时长短意味着受众群体更多,传播更快,同时自己也能更多的创作。
一年后,蔡明登上了春晚的舞台,她和郭达作为搭档,配合默契,曾呈现过很多精彩的表演。
《机器人趣话》的展现尤为成功,小品充满新意,让大家在获得欢乐的时候不禁畅想未来。
蔡明更是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马不停蹄地做好每一个包袱,背台词,把控时间和节奏,为了演好机器人一角她还努力减肥,这样为工作努力让观众不禁赞叹。
小品《梦幻家园》中蔡明的那一句:为什么呢?至今仍是网络热词,一说出来就能勾起对那时的回忆。
在小品《父亲》中,蔡明和郭达之间的亲情更是将小品演绎到极致,观众眼眶湿润,伴随着“我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的歌声响起,小品达到了高潮!
那时候的煽情并不是一味地讲道理、让大家哭,而是包含着很多的感情,让人不禁声泪俱下。
甚至前些年的《天网恢恢》,蔡明凭一开始扮演一位胆小怯懦的打扫阿姨,然而在获得一些消息后她一席警服站了出来。
这样的翻转,如此英姿飒爽的身姿,让多少人不禁赞叹,小品中的欢乐也让我们难忘。
回顾往年的春晚,蔡明真的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惊喜。小结
虽然现在的蔡明并不再像往年那样辉煌,但不可否认的是她曾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乐,蔡明身上那样不断想要进步、想要做的更好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喜欢文章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